2022年7月30日 電報社交媒體:【泰拉之愛】聊天群 https://t.me/terralovesus
在上一集对照继皇后的凄惨下场,我们不禁要问乾隆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让他愤怒难平? 有趣的是我们在继皇后的棺木却查到了反噬频率…
而且继皇后诞育的子女中有两位夭折,也只有一位永璂存活成人,是不是其中也有什么问题? 是不是似乎有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呢?继皇后死了谁又是最大的赢家?不得不提这位乾隆后来追封的第三位皇后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熟悉,可是提起令妃,大家就没有不熟悉的了。

从《还珠格格》到《如懿传》,大家对这个人物充满了好奇,她是否如《还珠格格》中一样和蔼可亲,又是否如《如懿传》中那样心机深沉,惹人讨厌。或着《延禧攻略》中的主角魏璎珞古灵精怪,无所畏惧,她在宫中豪横无比,就是有几分心机的样子。一路技能满点、大开外挂,从宫女晋升为皇贵妃,也让剧迷好奇历史上的令妃“魏佳氏”是否和剧情如出一辙?事实上,有专家指出,令妃可说是清朝最心机的“绿茶婊”,为了坐拥皇贵妃之位,竟不惜杠上继皇后、打破 2 大宫规,不仅成了宫斗冠军,还把儿子永琰拱上帝位,也就是继任的嘉庆皇帝。
这么多影视剧里演绎的令妃,到底谁是真实的她呢?
历史上的令妃,是嘉庆帝的生母
魏佳氏,谥号孝仪纯(1727——1775年),她是嘉庆帝的生母魏佳氏谥号孝仪纯,其父魏清泰隶属于内务府包衣正黄旗。包衣是什么?是清代八旗制度下世代服役于皇帝,直属皇帝的上三旗包衣,称之为内务府属。当然他们也有下五旗的包衣,那这个包衣他并不是贱民,他是等同一般的等级的旗人。八旗子弟其实是一样的,他们也可以有官階的。在满清贵族里面并不属于显贵的家族。她当年是以宫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的。后因为是为妃的关系而被乾隆抬入了满洲镶黄旗,称之为抬旗,是一种提高身份地位之举。
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比乾隆帝小十六岁。大约乾隆六年,史料中用了个“充”字,因为在后宫中,贵人、常在、答应均属低品级,但值得说明的是,贵人属后宫主位,她在一開始就是低品級的最高階。另外,按照清朝内务府选拔宫女的规定,入选宫女的年龄应在十三到十七岁中间,因此魏佳氏应该是在乾隆六年至乾隆十年之间进宫成为宫女的。


估计魏佳氏容颜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爱,所以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便有“晋封魏贵人为嫔”的旨意,此时魏佳氏仅十八岁,入宫不过两三年,便位列三嫔之一(其时乾隆帝嫔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嫔叶赫那拉氏,怡嫔柏氏与令嫔魏氏)。同年十一月,乾隆帝正式封其为“令嫔”,“令”字语出《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汉语中有美好之意,大概是魏佳氏让皇帝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如玉石般善良、美好的一面,所以才会得到此封号。
乾隆十年,魏佳氏成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嫔,乾隆十四年,魏佳氏晋为令妃,从《清实录》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晋封时魏佳氏已列众嫔之首,排在了家世与资历均比她有优势的舒嫔叶赫那拉之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荣宠。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又被晋为令贵妃;从这晋封速度可以看出乾隆帝确实十分宠爱魏佳氏。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废继后乌拉那拉氏,晋封魏佳贵妃为皇贵妃。此时孝贤皇后已亡,继立皇后那拉氏也失宠被打入冷宫,加上乾隆帝再未立过皇后,故魏佳氏从此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成为无名号而有实权的后宫之主长达10年之久。(此时的魏佳氏虽不是皇后,但已然是“皇后”了,注:皇贵妃仅次于皇后,而此后乾隆帝再无立后)。
魏佳氏于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薨逝,享年49岁,诏称令懿皇贵妃。乾隆六十年,魏佳氏所生之子永琰被立为皇太子,母以子贵,魏佳氏被追封为孝仪皇后,升祔奉先殿,列于孝贤皇后之次。嘉庆四年,嘉庆帝为其上谥号,后经加谥累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葬于裕陵。
真实的令妃,可以说一路开挂,从一个小小的贵人,直到皇贵妃,并且在乾隆六十年被追封为皇后。
她在宫中十年里,为乾隆皇帝生育4位皇子、2位公主;自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四十年之间的10年中,她以皇贵妃的身份“摄六宫事”,乃系乾隆后宫实际上的执掌人。



孝纯仪皇后的生育史:
- 乾隆廿一年(1756年)七月十五日生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
- 乾隆廿二年(1757年)七月十七日午时生皇十四子永璐,该子于二十五年三月初八日夭折。
- 乾隆廿三年(1758年)七月十四日戌时生皇九女,此女于三十六年十二月封为和硕和恪公主。
- 乾隆廿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永琰。
- 乾隆廿七年(1762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时生皇十六子,该子于三十年三月十七日夭折。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十一日子时生皇十七子永璘。



在这里特别注意是她孩子存活率很高,在这之前的富察氏与那拉氏生育的孩子很多都夭折。魏佳氏在十年(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中诞育四子二女,说明在那十余年中,魏佳氏是多么的受宠。
从这些闪亮的履历中可以看出来,令妃确实是有手段的,继富察皇后之后,在继皇后那拉氏在位期间,乾隆皇帝几乎将所有的恩宠全都给了令妃魏佳氏,而且一宠就是20年之久。
令妃升迁路
从升职路程,我们可以看到令妃绝对是那个拿了一手烂牌却能最终取得胜利的牛人。她的晋升之路是这样的:包衣——贵人——令嫔——令妃——令贵妃——皇贵妃——令懿皇贵妃——孝仪皇后(死后追封)。
她升职过程中可谓一帆风顺,只是晋级为皇贵妃时稍有些波折。这个波折来源于皇后乌拉那拉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如懿传》中的令妃并不是真实的,她并没有被乾隆皇帝所冷落,反而是一路开挂,春风得意,而真实的如懿却落得一个非常凄惨的下场,不但收回了册宝,连墓地都没有,而是与纯贵妃挤在一起。
在当时,皇贵妃这个位置是虚而不设的,为的就是不给皇后造成心理压力。所以当皇后乌拉那拉氏得知乾隆要晋魏佳氏为皇贵妃,当然不甘,她担心日后令妃的孩子会和她的儿子永璂争皇位。
但皇后最终没能熬到最后。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
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
这里是说,乾隆三十年时,皇后陪皇上南巡,不料顶撞了皇上,竟然举起剪刀,将自己的万缕青丝“咔咔咔”剪下。要知道,在满族的习俗里,只有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乌拉那拉氏这一行为显然是大不敬,之后便失宠了。
从此,魏佳氏便一直代行皇后之责,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成为乾隆朝后宫最大的boss达10年之久。
魏佳氏是因为什么上位的呢?《清史稿》记载:「礼法是宗,凛小心而严翼,敬勤弗怠」。短短几个字就说明了令妃的性情,她应该是一个端庄和顺的人。
- 乾隆十四年,魏佳氏因「淑慎居心,恪勤效职」而被晋封为「妃」;
- 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因「勤慎居心,柔嘉着范」而被晋封为「贵妃」;
- 乾隆三十年,魏佳氏因「敬慎柔嘉,温恭端淑」而被晋封为「皇贵妃」。
令妃一路走来,可以说是谨小慎微,她也是小心翼翼的踏上了皇贵妃之路的。令妃的出身并不显贵,这令皇帝很放心,没有外戚的牵挂,也不用防范得太多。正因为令妃的家庭条件并不显贵,也不用向皇帝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没有外戚的帮衬也许会让皇帝觉得放心,
而魏佳氏却与刚烈的继后乌拉那拉氏不同,她柔顺得多,也聪明得多,她顺应皇帝的心意,做最乖的“猫咪”。令妃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在富察皇后去世后,魏佳氏还风韵犹存,从潜邸进入宫中的妃嫔们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而那些太年轻的嫔妃却没有令妃那股成熟的味道,也不懂得怎样去取悦于皇帝,而令妃的年龄刚刚好,三十出头,正是风情万种的时候,这时乾隆也差不多接近四十岁了,在经历过人间佳丽无数之后,终究还是觉得令妃最能打动其心。
历史上真实的令妃出身普通,却能在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自然有她的优势,当然说她全无心机,那也是不可能的,她能从一介无名小卒登上权力的高峰,必然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
乾隆对先皇后富察氏是有感情的,反倒与《如懿传》中有所出入,后来的乌拉那拉氏如懿反而没有那么受宠,但是她却是非常倔强的一个人,说断发就断发,再也不愿意多看乾隆一眼。
中国大陆节目分析,令妃其实心机颇深,了解乾隆爱恨分明,短短 4 年就从嫔晋升到妃位,甚至享尽 10 年圣宠,而在富察皇后过世隔年,她被正式册封为令妃,1956年开始平均1年产下1子,最后一胎永璘则是隔了6年的40岁才产下。
不过,仅仅只是个令妃无法让她满足,坚持要登上皇贵妃之位。由于历代规定,只要皇后健在就不会册封皇贵妃,但当时乾隆、皇太后都是令妃的靠山,首次打破宫规同意晋升,甚至让那拉皇后最担心的就是永璂的皇储之位受到威胁,一气之下崩溃断发,更成了乾隆一生最痛恨的女人。看上去好像被设计的感觉?
即使如愿册封皇贵妃,野心勃勃的令妃将目标放得更远大,当时令妃 2 子,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和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 4 人成为储君人选,由于永璘太爱闹事,乾隆最后选择让永琰继位,也实现令妃毕生最大的心愿。清朝有个规定,为了避免浪费皇帝的“龙种”,妃嫔一旦过了25岁就无法侍寝;可是令妃到了39岁仍被临幸,生下十七阿哥永璘,是后宫第一人。此外,令妃还打破“妃嫔在 25 岁后不得侍寝”的传统,到了 40 岁仍冒着生命危险生下十七阿哥永璘,堪称是清朝最高龄产妇。令妃除了靠着智慧和心机打败继皇后,成为当届宫斗冠军,还掳获乾隆圣心,对她百般宠爱。若不是乾隆皇帝活得太长,令妃就可以坐到皇太后了。不过以她的出身,能当皇贵妃已经是很幸运了。
乾隆的第一位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虽然得到乾隆皇帝的爱,可是生的两个儿子都先她而逝,她伤心欲绝,三十六岁就病逝了。
乾隆的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跟乾隆皇帝不和,最终被废掉,其它妃子不是无宠无子,就是在自己生前,孩子全都病逝了,如五阿哥永琪的生母愉妃,虽然活了七十多岁,唯一的儿子病逝在自己前面,自己又不受乾隆皇帝宠爱。
令妃应该是乾隆皇帝的后妃里活得最幸福的。不过,令妃在世之时并没有登上皇后之位,在她49岁去世后,直到自己的儿子嘉庆登上皇位之后,才被追封为孝仪纯皇后。
魏璎珞和富察皇后姐妹情深?
事实上,魏璎珞和富察皇后动人的姐妹情深,在史实中到底存在不存在? 有人说,乾隆一生的最爱是富察皇后,富察皇后去世以后,乾隆用余生去怀念她。有人说,乾隆最爱的应该是令妃,不然不会立她的儿子为储君。也有人说,乾隆之所以宠爱令妃,都是源于富察皇后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所提到的令妃与富察皇后来分析。
我们先来看看,在剧中二人关系如何。
1.在《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与令妃,关系是十分亲密的。
女主角魏璎珞为了查明姐姐死亡的真相,从而来到宫中。她怀疑杀姐姐的真凶,是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便想办法进入到长春宫,成为富察皇后身边的一名侍女。富察皇后的温柔善良,以及对魏璎珞的细心教导,令她感受到了姐姐的温暖,两人情同姐妹。后来富察皇后去世,魏璎珞为了替皇后报仇,再次选择进入宫中,并且想办法成为了皇帝的妃子。之后更是一路开挂,由令嫔升为令妃,又从令妃升为令贵妃,结束时,已经成为了皇贵妃。从这部剧可以看出,富察皇后与令妃,关系十分和谐,甚至像姐妹一般。
2.在《如懿传》中,令妃不再是一路开挂的女主角魏璎珞,而是变成了满腹心计的魏嬿婉。她也并非是富察皇后的侍女,反而成为了金玉妍的宫女。本剧中令妃与富察皇后没什么感情,甚至两人是互相看不顺眼,与《延禧攻略》中情同姐妹的设定,可以说是截然相反了。
那么在两部剧中,谁的设定,更加接近真实历史呢?接下来我就告诉大家。其实在历史上,关于两人关系的记载不多,不过通过乾隆的一首《孝贤皇后陵酹酒》,倒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诗中这样写道
那能恝尔去,仍趁便而来,言念曾齐案,奚堪更酹杯,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
这首诗是乾隆四十一年所作,当时令妃也已经去世,并且入葬裕陵地宫。乾隆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当年那个被富察皇后教导,逐渐被雕琢成玉器的令妃,如今也成为了皇后的伴侣,一同葬入了地宫。
由于照规矩得先分配到后妃宫中学习规矩,有说法指出,令妃当时就是被分到富察皇后身边;也有后人推测,令妃曾是富察皇后的宫女,封为魏贵人后也在皇后身边学规矩,但 3 年后富察皇后不幸病逝,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可见令妃在受宠之前,确实侍候过富察皇后,并且得到过皇后亲自教导。因此可以证明,历史上富察皇后与令妃的关系,还是更像《延禧攻略》中那样。
那么开头为何又说,富察皇后与令妃的真实关系,直接关乎乾隆最爱谁这个问题呢?
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乾隆最爱的人,确实是富察皇后,他之所以宠爱令妃,也是间接出于皇后的关系,理由有三个。
- 第一,《清高宗实录》中记载,令妃升为贵妃,以及令贵妃晋升为皇贵妃,这两次晋封时,都是由傅恒担任正使的。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弟弟,又是乾隆最信任的臣子,而令妃曾经又是皇后的宫女,因此乾隆才派傅恒去,因为他们二人都是富察皇后的娘家人。
- 第二,在令妃的祭文中,有这样一句:「昔年参近御之班,曾资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驾,如奉生存!」。就是说令妃去世后,乾隆想让她像生前那样,继续侍奉富察皇后,也就是所谓的「如奉生存」,彰显出富察皇后独一无二的地位。另外,乾隆还补充道:“令懿皇贵妃为子皇帝生母,从前殡入地宫即令近祔孝贤皇后之侧。「祔葬与合葬」的意义不同,乾隆特地强调令妃只是祔葬,而皇后才是合葬。也借此说明,令妃是永远不能取代皇后的,说明皇后在乾隆心中,还是更重要一些。
- 第三,乾隆最属意的继承人选,永远都是富察皇后的儿子。不光因为皇后的儿子是嫡子,也因为富察皇后是他深爱的人。当乾隆传位于嘉庆的时候,就曾命令他去端慧皇太子墓前跪拜。史书记载:「蒙皇考谕以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应行叩跪之礼。非因以弟拜兄。」就是说端慧皇太子去世前,就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要不是他早逝,皇位还轮不到嘉庆。所以嘉庆跪拜兄长,是出于名分,并非是弟弟祭拜哥哥那么简单。
在此必须留意的疑点是富察皇后怀孕期间,她就是魏贵人,乾隆十年11月封嫔,生永琮前一年她已经从富察氏这里上位成功得到乾隆的宠爱,然后隔年从永琮未满2岁夭折,再隔年皇后在乾隆十三年3月11日崩逝,就是她在富察氏身边教养成为贵人后三年后死亡?
各位小伙伴,她在富察氏是养身边的这段时间,富察怎么这么短命?有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味道呢?
富察氏之后就是那拉氏和令妃的争夺了,继后站上风,从乾隆13年至乾隆20年荣耀风光了7年,继后生的2子1女仅有永璂存活,其余夭折,之后自乾隆21年开始令妃得到乾隆的关注与宠爱,每年都生一个孩子,十年之间生了6个,而且孩子存活率之高,仅有一个夭折,是不是有人之前对其他孩子做了手脚?
继后那拉氏断发后,原来是嫡子的永璂也立刻变成闲散宗室,是不是有人揭秘了富察的死因不单纯有邪祟踪迹?于是她立刻渔翁得利,册封了皇贵妃,她的孩子成为了皇储,而她摄政了六宫10年之久,她成了最大的赢家?

然而清朝灭亡之后,在军阀割据的年代,军阀孙殿英,为了谋财动了挖掘皇陵的念头,先是盗掘了裕陵,随后又盗掘了慈禧陵。盗陵案发生后,于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
裕陵地宫中有6位主人。这个墓的主人总共有6位啊,包括乾隆,其他5个人全部都成为了一堆乱骨,唯独有一具尸体非常的完好,这个尸体是谁呢?就是令妃魏佳氏,她的尸体非常的完整没有腐烂,皮肉完好而且面目如生,还有笑容,不腐烂而且两腮及嘴下呢多有皱纹。所以呢据这些宗室遗臣的判断,此具女尸就是嘉庆皇帝生母,孝仪皇贵妃。那我这边再给大家看一下当时的一个照片。

这张照片其实是非常珍贵的,现在这个墓地里面其实是没有这个尸体了,已经被另外保存了。据推断这个尸体不腐的原因哦,是因为体内有重金属。或许令妃服用的药材里面有一种金属叫做水银。因为服用了这些重金属慢性中毒身亡。或者也有人说,使用水银防腐,所以才能留住往生者的美貌。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啊,魏佳氏以她当时的身份地位要得到如此高级的药材,其实是非常容易的。
有趣的是啊,我们从她中年后期的画像,她非常的苍老,还有她的棺木我们居然查到了一个频率,也是反噬频率。代表她做了伤天害理的事,也显现在她面容。反噬频率的面容也是很容易苍老的,尸身防腐的原因,据推测她生前为了留住乾隆的宠爱,爱美想要青春永驻,所以服用类似防腐的药品,最后中毒身亡,也看不到她心爱的儿子登基。
那么富察之死与继后断发与她反噬频率是不是有关连?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与合力共振,我们将在下一集继续讲解还原真相。